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 助力科研成果推广

期刊论文、出版出书、评职称学术咨询

社会认可、全国通用、升职加薪的通行证

敦煌传统地域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

来源:SCI期刊网 分类:经济论文 时间:2021-08-11 08:31 热度:

摘 要:随着全球化与中国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中国的城市越多地呈现了千城一面的现象,城市与乡村的地域特色也随之淹没在钢筋混凝土之中。然而,后工业时代的到来,消费引领的文化、旅

  随着全球化与中国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中国的城市越多地呈现了“千城一面”的现象,城市与乡村的地域特色也随之淹没在钢筋混凝土之中。然而,后工业时代的到来,消费引领的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成为推动城市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如何挖掘自身的地域特色,提升吸引力,促进城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敦煌,这座千年古城,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具地域代表性的城市之一,其深厚的历史和迷人的文化,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敦煌为例,将可以融入城市发展的文化要素进行梳理研究,以期为未来的旅游发展与文化保护发展提供借鉴。

敦煌传统地域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

  地域文化与旅游发展

  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旅游贯通消费与生产领域,促进中国经济脱虚入实,发挥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重要功能,成为中国经济一抹亮丽的风景线。《2019年旅游市场基本情况》报告显示,2019年,旅游经济继续保持高于GDP增速的较快增长,国内旅游人数60.0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8.4%;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5%。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87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31%[1]。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旅游的动力来源于差异性,旅游的发展总是有意无意地依托着一定的文化背景,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旅游资源,一个有文化的城市对人的吸引力是持续的。因此,对地域文化要素的充分识别与利用,对旅游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敦煌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交界处,自古是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富集,拥有多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敦煌的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具有很强的品牌优势,既得益于其千年来的文化传统积累,也离不开后期的开发与保护。

  (一)文化资源要素梳理首先,笔者梳理了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要素,包括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和历史文化要素等多元景观资源。

  敦煌是大漠绿洲、沙水共生的自然与文化奇观特色地,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靠蛇曲的北塞山,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境内有鸣沙山、月牙泉等自然奇观。其特殊的区位促使敦煌成为了丝绸之路上沟通中原与西域的“咽喉锁钥”,是华夏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伊斯兰文明等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交汇地[2]。

  千百年来留下了大量的人文景观资源,如历史文化名城(郡县承峙的敦煌郡城、“沙州故城”、敦煌县城)、历史文化街区(南仓历史文化街区和北台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地段(文庙巷历史地段)等,以及其他城市外围的名镇名村(月牙镇月牙村、阳关镇龙勒村)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村落[3]。同时,敦煌还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300余处,包括世界级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莫高窟、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敦煌汉长城);省级文保9处、市级文保1处、县级文保34处,以及其他文物古迹,其主要类型为墓群、寺庙、石窟与历史建筑。由于敦煌莫高窟的创造者是石匠、泥匠、画匠、塑匠、木匠等,因此也留下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国家级1个、省级14个、酒泉市级52个以及敦煌市级68个,其传承类型多样,包括敦煌曲子戏、敦煌彩塑制作、敦煌舞、敦煌民歌、敦煌书法等[4]。

  相关期刊推荐:《文化产业》(月刊)创刊于2008年,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核定,山西出版集团主管、主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文化产业研究所作为学术支持单位的全国性期刊。设有:国家文化产业方面的政策分析、法律法规研究等栏目。

  (二)旅游业发展及其困境

  敦煌市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品牌价值高。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其旅游接待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旅游产业经济发展迅速。据当地旅游局统计,敦煌的旅游业为主的三产占比超60%,2019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300万人次,收入超149亿元[5]。但也存在以下诸多不足:

  (1)敦煌的保护开发更多停留在对有形遗产的保护开发阶段,无形的地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仍面临着进一步的消亡。

  以敦煌莫高窟为例,大量的游客进入对景区文物古迹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而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由于水资源匮乏也面临危境。

  (2)基础设施配套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方面进入敦煌的交通渠道较为单调,机场航线不足。另一方面,敦煌旅游景点分散,交通周转不便,住宿设施和旅行社等配套服务不完善。开发主体以政府为主,私营和民营企业较为低端。

  (3)旅游的体验感不够,消费带动不充分。随着“过夜游”“自驾游”“学乐游”等新型旅行方式的兴起,敦煌现状景区以“1.5-2小时”进出的旅行模式为主,游客参与度较低,既不能满足游客的体验感,且由于滞留时间短,也影响了整体的旅游收益[6]。

  文旅融合发展建议

  未来敦煌的文化旅游发展,应坚持传承创新,推进“文化+”战略,实现文化事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敦煌文化复兴。

  首先,应立足文化根基,挖掘文化价值,重塑敦煌的文化影响力。重点以品牌、园区、企业和项目等为重点打造“文化+”平台载体,强化国际国内文化交流合作。

  其次,加强文化和遗产的保护,传承城市文脉。通过系统梳理各类历史文化资源,深度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制定相应的保护范围和治理方式。构建多层次的文化保护体系,形成“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级文化保护层次。注重历史文化名城整体格局和风貌的保护,包括保护范围内的河流水系、城墙遗址、道路格局、文物古迹以及内部保护建筑和传统建筑的形态、园林绿化的形态和树种选择等。

  第三,构建传统文化传承和展示的空间载体,提升城市特色。依托本底特色,重点构建传统文化传承和展示的空间载体,预留多层级文化活动及文化大事件的承载空间,如以“沙漠中的绿洲”为主题的空间展示系统,通过大地景观塑造地域特色的感知系统,串联各个“绿洲”文化节点。

  加大旅游品牌宣传,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建立文化保护和旅游发展体系,形成多条文化展示路线,以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年龄客户的需求,如自然人文景观展示线路、历史文化展示线路、非遗体验文化线路等等。打造多个特色小镇和保护传统村落,完善文化旅游配套设施,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建立敦煌文化展示线上平台,以减少游客对实体遗产的生态破坏[7-8]。

  最后,完善旅游文化管理体制,构建多种利益相关者的市场运行机制,如政府企业合作、企业与地方居民合作等模式,以创建多元的市场环境,以市场反哺旅游经济。从“走出去”到“引进来”。加大对文化保护的投资,引进高水平的保护人才,减少本土人才的流失。加强非官方的艺术培训,提升社区层面的文化机构与社团运营能力,鼓励本地的艺术文化从业者一定的保障政策。——论文作者:高淑敏

文章名称:敦煌传统地域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

文章地址:http://www.sciqk.com/lwfw/jjlw/11693.html

敦煌传统地域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推荐:

服务人群

各类科技、学术领域等高知人群和亟需科研成果推广与转化项目的企业及机构。

我们的愿景

做科研工作者身边的学术顾问,让优秀的学术成果走出去,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来!

专业的学科咨询老师

世界范围内主流中、英文期刊审稿人,近百名对应学科的专业咨询团队

符合学术规范的高效服务

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且具有丰富科研经历的学术人员,经过严格测试和评估合格后为您提供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