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 助力科研成果推广

期刊论文、出版出书、评职称学术咨询

社会认可、全国通用、升职加薪的通行证

我国医疗救援类专利现状分析

来源:SCI期刊网 分类:医学论文 时间:2021-09-09 08:19 热度:

摘 要:摘要:目的对我国当前医疗救援专利研发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我国医疗救援类专利发展的现状,为从事医疗救援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参考。方法基于innojoy专利搜索引擎,对我国医疗救援类

  摘要:目的对我国当前医疗救援专利研发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我国医疗救援类专利发展的现状,为从事医疗救援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参考。方法基于innojoy专利搜索引擎,对我国医疗救援类专利申请趋势,专利权人、地区分布,专利分类情况,专利存活期申请人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索日期为2001—2020年,共检索到相关专利2096件。我国医疗救援专利研发起步较晚,医疗救援类的专利申请虽呈现增长趋势,但数量仍然有限。医疗救援专利申请较多的主要分布于广东、江苏、浙江、山东、上海和北京等省市。军队院校、军队医院医疗救援类专利的研发申请处于领先地位。医疗救援专利研究领域多集中创伤急救、心肺复苏、紧急救治、检伤分类、医疗后送。目前医疗救援专利研发的发展方向及研究热点为:患者的安全转运,危重患者病情监测,为医务人员提供便于展开工作、能保证医疗服务水平的场所方向。结论我国医疗救援类专利尚处于起步阶段,高质量、有价值的专利不多,还需立足于医疗救援基础理论及常用技术操作,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推动医疗救援设备向更为便捷实用,智能化、信息化发展。

我国医疗救援类专利现状分析

  关键词:医疗救援用具;专利生存期;影响因素;专利趋势

  医疗救援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重急症患者、意外灾害事故,及时组织救护力量,在现场对个体或群体实施有效的救援、救护,并进行必要的医学处理,目的是为更多地挽救生命。医疗救援装备是指适用于伤员医院外运输和救治活动的一些特有装备和用品[1]。我国自1985年开始即申请医疗救援的相关专利,1985年总数量为2件,至1999年,医疗救援类专利总量为140件。2000年以来,随着对医疗救援工作的重视,加之我国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医疗器械生产制造大国,医疗救援类相应专利申请数量逐年递增,至2019年12月专利总量已达到2096件。专利检索数据显示,全世界医疗救援类专利约11358件,我国医疗救援类专利约占18.5%。不过其中有将近一半授权专利类型为实用新型专利,自主发明专利数量较少[2]。现阶段,相较国外发达国家,我国医疗救援类专利创新性较少、自主研发能力较低。为了推动我国医疗救援专利发展,从医疗救援体系的规划和建设推动设备的研发以及创新,有效应对突发灾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研究通过检索2001年1月—2019年12月相关专利申请数据,对其申请趋势、专利区域排名、专利权单位专利数、专利类型、专利存活期、聚类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了解我国医学救援用具技术发展状况、趋势和方向,为参与医疗救援的人员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本文资料主要源于innojoy专利搜索引擎,该系统是一款集全球专利数据检索、分析、下载、管理、转化、自主建库等功能于一体的专利情报综合应用平台,可海量下载包括我国在内容的世界各国知识产权局、商标局、专利局公开的专利,并能实时更新专利数据。由于专利在发明至申请后的18个月方会进行公布,然后再进行实审阶段,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授权也需6~10月,以及专利数据库数据收集和录入也有一定的延迟,因此近两年的部分统计指标仅供参考。

  1.2方法

  通过innojoy专利搜索引擎,以表格检索中的“摘要”结合“说明书”+“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分类号”对2001年1月—2019年12月的专利数据进行检索,2020年可检索到的医疗救援类专利数量为367件,因部分数据尚未公布或录入,此数据仅供参考。所用关键词分别为:医疗救援设备、医疗救援装置、医疗救援器具、医疗救援处理系统或方法、野战救援设备、野战救援装置、野战救援器具、野战救援处理系统或方法。国际专利分类号为:A61。设定纳入标准:与医学、医疗救援相关的我国专利的文献;排除标准:非用于医疗、医学救援相关的专利。对同一专利在不同国家都提出申请的“同族专利申请”[3]进行合并。利用Excel录入专利类型、专利数量、专利申请年度、专利申请人、专利IPC号等项目,最终使用文献计量学进行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

  最终纳入我国专利文献2096项,其中发明专利866项(占41.3%),实用新型专利1218项(58.1%),外观设计专利12项(占0.6%)。

  2.2医疗救援专利趋势分析

  对2001—2019年公开的专利情况分析显示,20年来用于医疗救援类的专利申请虽呈现增长趋势,但数量仍然有限。见图1。

  2.3医疗救援专利区域排名

  不同区域医疗救援类专利的分布情况显示,江苏省是专利申请量最多的省份(267件),用于灾难的医疗器械,如地震、水灾、火灾等特殊救援环境中使用的转运特殊担架等设备多产自江苏。申请量前10位的其他地区依次为山东(205件)、北京(199件)、广东(186件)、上海(120件)、浙江(112件)、陕西(87件)、四川(84件)、天津(81件)和福建(70件)。前10位的地区总申请量为1411件,占67.3%。

  2.4医疗救援专利权人(单位)分析

  排名前10位的专利权人(单位)依次为第二军医大学(32件)、军事医学科学院(28件)、第四军医大学(25件)、张家港市协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23件)、迈迪卫盾(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5件)、原某军区总医院(12件)、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医院(12件)、解放军总医院(11件)、装甲兵工程学院(10件)、哈尔滨理工大学(10件),其中部队医院5个,医疗器械企业2个,高等院校3个。另外,东台市兴盾船舶设备有限公司、成都市新津事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排名数量也较靠前。

  2.5医疗救援专利IPC小类和大组层级比较

  由表1可见在医疗救援装置专利技术分支中,数量最多的类别是A61G专门适用于病人或残疾人的运输工具、专用运输工具或起居设施,A61B、A61M、A61F类别数量也较多,分别为诊断、外科、鉴定,将介质输入人体内或输到人体上的器械,可植入血管内的滤器和假体、为人体管状结构提供开口或防止其塌陷的装置。

  2.6利用innojoy的聚类分析功能进行分析

  共分为5类,聚簇0~4中,救援担架、救援医疗空间、智能检测、应急救援、气囊为当下研究热点,研究主题大致为:改善担架连接结构,新型的野战医院、空间,智能传感器,用于通气装置或减震的气囊等。见图2。

  2.7医疗救援专利存活期申请人排行

  专利生存期是指专利从申请日到失效日的存活时间。专利生存期间专利人需要向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交纳专利年费以维持专利权的有效性,专利年费随着专利有效期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因此,专利生存期通常是专利技术水平高低和经济价值大小的体现[4]。我国专利存活期申请人排行见表2,有4位申请人来自中国台湾,且都为个人申请,而来自中国的大陆地区的为1家企业和1所学校。见表2。

  3讨论

  当前世界医疗救援设备研发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美、俄、日本等国家已具备完整的医疗救援设备体系。目前国内对医疗救援设备专利申请的研究并不多,研究者多关注医疗救援特殊功能的开发与研究[1,5],少见对医疗救援类专利研发趋势、热点的相关研究。专利数据分析有助于相关人员了解医疗救援装备技术的发展现状,有利于找到技术突破点,从而进一步促进医疗救援设备相关技术的发展。

  分析发现,我国医疗救援专利总体数量呈现增长趋势,但数量仍然有限,与我国对医疗救援研究起步较晚有关。我国灾难的应急救援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然而医学的救援体系研究在2000年后才逐渐为研究者们所关注[6]。2000年9月,中国高校系统内首个灾难医学系在同济大学正式成立,标志着灾难医学在高校中得到进一步发展。2009年的专利申请数量开始增长,是因为2008年汶川地震中的惨痛记忆以及灾难救援实施过程中暴露的多方面问题,让国内诸多专家学者认识到发展灾难医学的重要性。进入2020年,更是先后经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南方洪涝灾害,突发公共事件复杂多变,决定了用于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装备的复杂性和多样性[7],研制各类灾害恶劣环境中均能有效使用的医疗装备和器材,达到对批量病员进行及时转运和救治,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医疗救援类专利开发较多的城市仍然集中于国内大多数经济较为发达地区,以江苏、上海为代表的长江三角地区和以北京为代表的渤海湾地区主要是通过招商引资而形成的优势产业集群[8]。《2017年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广东、江苏、浙江、山东、上海和北京等6省市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占全国总数的58.5%,医疗器械行业的上市公司也主要分布在这6个省市[9]。陕西、四川、天津、福建医疗救援专利数量也较为突出。迈迪卫盾(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张家港市协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是除高校外,专利排名前10的仅有的两家企业,其中后者为一家专业生产医用担架的医疗器械制造公司。

  部队院校、部队医院无论在对医疗救援类专利的研发申请还是成果转化中都处于领先地位,不仅仅集中了专业的研发人才,部队更是主动将战场救治经验应用于灾害救援,中国军队卫勤系统在应急医疗救援方面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成为国家灾害医疗救援的重要力量[10]。本次调查显示的专利权人第一位的第二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是国家重点学科,也是目前全军唯一的卫生勤务专业系,对医学救援的卫勤管理、卫勤装备研究成绩斐然。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是全军野战卫生装备的主要研发单位,在卫生装备系统集成、机动医疗平台技术与装备、急救器材与包装工程、血/液/氧保障技术与装备、生物侦检防护技术与装备、生物医学材料与装备、生物力学与组织工程、医用电子技术与装备等研究领域形成了较强创新能力,实现了野外快速部署医院、伤病员立体后送工具、生物安全防护装备、血/液/氧保障装备为代表的一大批成果转化[11]。值得一提的是致力于我国医疗救援设备创新发展的中国医学救援协会装备分会也是依托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建立。

  IPC对A61G的释义为:专门适用于病人或残疾人的运输工具、专用运输工具或起居设施。与院内转运不同的是,医疗救援针对的都是突发事件,如灾难通常突然发生,现场信息相对模糊,救援现场多种危险因素重叠,尤其面对批量创伤伤员不能自行脱离的现场,救援的首要任务是快速将伤员撤离危险现场[12]。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多山区、丘陵;或陆地、水上;又或一些特殊环境如冰面等,均对不同转运设备有不同需求,也是此类设备一直处于不断研究和改进中的原因之一。

  A61B、A61M、A61F类专利的申请与研发基本与郑静晨院士提出的创伤急救、心肺复苏、紧急救治、检伤分类、医疗后送5项现代灾害医疗救援基本技术相关[13]。在救治现场检伤分类后,对急危重症患者开放气道、维持通气,开通静脉通路进行给药扩容、输血、抗休克治疗,维持重要脏器有效循环血量。但在灾难现场,常因患者病情危重、静脉穿刺困难,或插管后转运途中发生导管移位或意外拔管。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医疗急救设备也愈加先进。近年来,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ECMO)已成为治疗难治性重症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的重要手段[14]。但使用ECMO进行转运救治,不仅需要专业的救治团队,还受到转运距离、以及风险评估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另外配合ECMO使用的如担架等设备,也需要与机器配套才能使用。因此研制更符合医疗救援现场使用的医用输液、输血耗材、复苏设备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下医疗救援专利研发的发展方向:患者的安全转运,危重患者病情监测,为医务人员提供便于展开工作、能保证医疗服务水平的场所。任何灾难都突发于无任何预警的刹那间,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的同时,还常伴有山体、建筑物、通信设施等的巨大破坏,在灾难发生后,往往现场环境复杂、多样化且变化难以预料。但灾难发生后最初几小时的救治可以大量减少伤残及死亡。一下都是医疗救援专利申请与研发需要探索应对的难题:如何做到在紧急的医疗现场既保证救援人员自身安全、协助伤员脱离危险环境,又能及时提供医疗救治?如何应对灾难发生后的当地医疗机构涌入大量伤员,造成医疗资源短缺,各级医疗机构超负荷运转,医务人员连续疲劳工作的困难?现有的野战帐篷、方舱医院,受到地理环境制约,如遇山地、丘陵地面不平,如何实现快速搭建?面对气候因素的限制,在多雨、炎热、极寒等极端天气下,如何保证医务人员工作开展,提供相对安全舒适的休息场所?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当前,利用互联网+智慧医疗科技作为依托,建设平时能良好发展生存、有效应对灾情且能出奇制胜的智能医院想必是未来发展趋势所在。

  相关知识推荐:论文被sci拒稿还能再投吗

  我国医疗救援专利存活期排名前4位的个人申请人全部来自中国台湾。台湾医疗器械企业发展较早,重视科技创新,对发展定位有明确的认知。台湾地区医疗设备制造业的规模虽然比较小,但是其技术有自己的擅长和特点,在某些细分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5]。北京易飞华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脑科学研发及临床转化应用的高新科技企业,北京交通大学是全国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之一,对医疗救援智能防灾系统、辅助决策系统有较深入研究。由此可见,价值较高的专利都集中于从事医疗器械生产及销售企业,而内地专利的个人申请人较少。

  目前,我国医疗救援类专利尚处于起步阶段,高质量、高价值的专利不多。专利如果不能被转化,就失去了原本的价值,临床一线从事医疗救援的医生、护理人员有想法却苦于无设计基础,更缺乏实现想法的途径。医院可采取与高校、企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联合培养的方式,共同设立转化医学专业培养计划和系统培训计划,着力打造临床科研能力过硬,并兼顾基础研究、市场研发与社区健康管理的跨学科复合型创新人才[16]。在针对医疗救援类专利的研发中,应立足于医疗救援基础理论及常用技术操作,根据现场急救与医疗后送的不同需求寻找专利研发的核心技术,国外技术人员根据区块链技术研发智能紧急医疗服务(emergencymedicalservice,EMS)系统,自动收集患者个人资料并将紧急情况下的医疗处置整合到互联网医疗中,实现与急诊室的临床医生资料的集成和共享,以减轻医护人员记录和传输信息的负担,提高救治生存率[17]。

  国内用于医疗救援相关的急救装备,还多局限于一些用于破拆、搜救用工具或医疗救援帐篷等。军队医疗救援专利研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原因之一,是部队院校针对野战医疗救援已形成统一的培训体系,研发、生产了大量根据野战医疗救援特点所需的救治器材。国家23家医疗救援队从事医疗救援的医务人员虽多数都具有高学历,对于病员的现场紧急救治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因尚未形成统一的专业能力培训体系,对专业的救援体系运作了解不足,创新与发明能力受限制。医疗救援针对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的开展中需要涉及与不同地域、不同救援队伍的合作,决定了医疗救援设备需要具备操作程序简单、操作界面友好、易操作等特点;伤员的救治又可分为现场救援、医疗后送、以及转诊至移动医院的进一步治疗,决定了救援使用的紧急处置的设备要便于携带、体积小的特点;转运途中则需要最大限度保证伤员的安全、防止意外事件发生,现有的医疗救援设备常无法与救援车辆、转运担架、以及移动医院内的设备、器材相互配套使用。这些都有待去研究、去发明创新。——论文作者:查韵,顾钦赟,袁刘远

文章名称:我国医疗救援类专利现状分析

文章地址:http://www.sciqk.com/lwfw/yxlw/11813.html

我国医疗救援类专利现状分析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推荐:

服务人群

各类科技、学术领域等高知人群和亟需科研成果推广与转化项目的企业及机构。

我们的愿景

做科研工作者身边的学术顾问,让优秀的学术成果走出去,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来!

专业的学科咨询老师

世界范围内主流中、英文期刊审稿人,近百名对应学科的专业咨询团队

符合学术规范的高效服务

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且具有丰富科研经历的学术人员,经过严格测试和评估合格后为您提供专业的学术咨询服务。